氓的历史地位
氓的历史地位
古代称民(特指外来的):氓隶(充当隶役的平民)。群氓。也作萌
另见méng
氓
méng
【名】
(会意。字从民,从亡,亡亦声。“亡”意为“丧失”、“没有”。“民”指土著氏族、本地居民。“亡”与“民”联合起来表示“丧失本地人口”。
本义:本地人口外流。
说明:本地外流的人口亦称“流氓”。“流氓”的较好显著特征就是没有田地,因为到了外乡,属于外来人口,自然分不到田产,只能从事非农业性行业,如贸易行业。古代人民的相对较大财产就是田产,没有田产就是无产者、无产阶级)
同本义〖nonnative〗
氓,民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自彼来此之民曰氓。
而不忧民氓。——《战国策·秦策》
以宽民氓。——《淮南子·脩务》
远方之人,闻君行仁政,愿受一廛而为氓。——《孟子》
古代称百姓
氓之蚩蚩,抱布贸丝。——《诗·卫风》
氓家无积而衣服修。——《管子·八观》。注:“谓民家”
又如:群氓(统治阶级对平民的蔑称);烝氓(众人);氓黎(民众,百姓);氓家(民家);氓庶(庶民);氓萌(民众);氓智(人民的聪明才智);氓俗(民俗)
奸巧边萌(氓)。——《史记·三王世家》
又如:氓隶(犹奴隶)
通“泯”。灭,尽
氓的历史地位
地位很低,“氓”的身份问题,是研究孟子思想和中国古代历史分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。1962年史学界曾展开过讨论。
杨荣国在《中国古代思想史》一书中曾提出“氓”的身份是奴隶,以后李荫农同志在《学术研究》(广州)1962年第3期《关于孟子的阶级划分论》一文中,提出与杨荣国相反的意见,认为“氓”的身份是自由民,是指从别国迁来侨居的自由民,这个意见发表后,《学术研究》1962年第4期又发表彭殷雒同志《论“民”“氓”“野人”草莽之臣的阶级地位及孟子政治思想》一文,认为“氓”是周族奴隶主统治下殷族奴隶,他们愚拙无知又被刺目而盲。
氓的历史地位
诗经中的诗歌氓,非常经典,在古代爱情诗中历史地位很高。写出了女人容易沉迷于感情,而男人很容易从感情中解脱出来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站长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xkdl77.com/yzs/1762015353226206.html
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