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世民的诗句中有哪几首古诗的名字里有瑀
李世民的诗句中有哪几首古诗的名字里有瑀
赐 萧 瑀 疾风知劲草,板荡识诚臣。 勇夫安知义,智者必怀仁。 【释义】:太宗诸臣多耿介、忠勇、智慧、宏厚、诚憨之士。其萧瑀以耿介称。曾事隋,以数言事忤旨,被炀帝怨疏。后归唐,因屡直言切谏,深得太宗倚重。 贞观初太宗诸臣,多属高祖,建成嫡系,如裴寂、刘文静、杨恭仁、裴矩、萧瑀 、魏征等,但向高祖李渊进言世民宜为皇太子者,唯萧瑀 率先之。故元朝史论家戈直评说“武德季年(李渊在帝位后期),高祖立秦王(世民)为皇太子,竟决于瑀之一言。”可见太宗赐萧瑀诗之原由了。然而因何不赐诗于当时,而在“玄武门之变”近十年后方为之,此正太宗驭人术深沉处。欲备长时而考验一人故,盖棺论定此史家风。 萧瑀 被太宗屡抑屡起,终无暗怨之言,数跌而未稍改忠节,此实为臣者亦大难,故太宗喻为“疾风”下之“劲草”义。其实唐太宗李世民并不是真正看重萧瑀,因萧瑀曾事隋、唐二朝三帝皆无大建树,其才略远逊于魏征、房玄龄、杜如晦、李靖诸人,且对诸人微过小题大做而诋毁之,太宗亦深怒所为。可太宗偏要在众臣宴会上赐诗萧瑀。详玩诗味,明赞实责。何者?事隋时明知炀帝骄暴,料无终局,故谏琐事而轻忤旨,有求被疏远祸意;雁门献计解炀帝围,不无呈媚自保意;李渊遣书招之,携众率先归唐,置亲姊(即隋炀帝萧后)于不顾,有邀宠新朝意;建成未毙之前,为何不诤谏立世民为太子?建成刚毙,抢在诸臣之前先奏言立世民为太子,乃见风驶柁邀宠世民意;声色俱厉,面折廷争,故示耿介意;进封建说,迎合太宗内心所欲意。观此可谓萧瑀亦忠亦奸。太宗英明卓绝,必洞察其五内,却不言破,只缩深意于所赐之诗。而萧瑀亦非不解,故拜谢道“臣特蒙诫训,许臣以忠谅,虽死之日,犹生之年。”萧瑀“特蒙诫训”语,非普通谦词,实有“知罪”意。君善驭,而臣善韦舀,乃合璧之杰作也。故太宗《赐萧瑀》诗,乃汉高祖刘邦封憎臣雍齿之义也。于此可见太宗驭臣术之深也不可测。而萧瑀又何颜以受之?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站长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xkdl77.com/yzs/1761849397226057.html
 微信扫一扫
微信扫一扫